“‘中国南方喀斯特’经历了长期的地质年代,是地球重要而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喀斯特地貌形态,既保留了地质历史时期古喀斯特遗迹,又代表了重要的和正在进行的喀斯特过程。”“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申报专家组组长、贵州师范大学熊康宁教授介绍说。
熊康宁说,“中国南方喀斯特”留下了多次古喀斯特发育遗迹,如震旦纪末期喀斯特、志留纪末期喀斯特、二叠纪末期喀斯特、三叠纪末期喀斯特、中生代末期喀斯特、古近纪末期喀斯特等。
熊康宁说,根据区域地壳运动史和“中国南方喀斯特” 地质事件史,“中国南方喀斯特”发育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夷平期。该期夷平面表现为区域内海拔最高的地貌面,主要分布在滇东黔西乌蒙山至草海一带,海拔2700米左右。该期夷平面在三峡地区一般分布于海拔1800米至2000米之间。
二是山原期。该期夷平面因青藏运动导致的强烈差异抬升而瓦解,出现了中国西高东低的台阶式地形雏形,在云贵地区其表现为海拔1600米至2000米的和缓地貌面,三峡地区本期地面高程1200米至1500米。广西西部斜坡地带峰丛山地的峰顶面高程变化于300米至1000米。
三是峡谷期。“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发生强烈的差异抬升,河流深切,峡谷发育,现代水系形成,产生了沿分水岭向河谷的喀斯特地貌分异,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性差异显著,强化了喀斯特地貌的丰富多样性,喀斯特地貌与景观成形。
熊康宁说,最为难得的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在第四纪基本没有经受冰期影响,古喀斯特形态都得以继承性发育,而欧洲和美洲北部喀斯特区普遍经受了末次冰期的影响,古老的喀斯特形态被破坏而没能保存下来。
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已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初审,并将作为我国2007年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参加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