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10月10日专电(记者秦亚洲、张周来)中国洞穴资源的开发不仅满足了人们旅游的需求,也使旅游部门和商人收益丰厚。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盲目开发之风也愈演愈烈,对溶洞原始环境和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环。
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会长朱学稳说,中国的洞穴资源,开发热情高,保护意识差,普遍缺乏科学指导,全国没有统一的规划。
中国洞穴资源丰富,而且有70%以上的洞穴至今尚未被开发或科学探测。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旅游业,各地都急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注重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轻视了资源的保护。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张美良说: “中国已经出现了许多洞穴开发以后因为保护不善资源遭到破坏的例子。这些损失都是无法挽回的。”
重庆芙蓉洞“水下莲花”一景,被许多业内专家认为是“绝品”。但由于缺乏保护,池中的水逐渐干涸,经营部门便从洞外引水以图恢复景观,结果导致“水下莲花” 风化、沙化。
一些洞穴景区内,安装了高强度灯光,导游解说时使用扬声器等种种行为,惊吓了生活在洞内的动物。贵州某著名洞穴景区经营者,为了赢利和管理上的方便,扩大并另凿新的人工洞口作为进出口,结果是改变了洞穴系统内气流强度和空气交换的周期,加速风化而影响钟乳石表面化学变化。
张美良说:“国外有很多洞穴对游客开放至今已经上百年,仍然保存完好,而中国的洞穴资源开发时间很短,遭到的破坏相当严重,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