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 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培植“镇宁”品牌。在几届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的系列活动中,镇宁派出强大的民族队伍参加了“唱山祭水”和开幕式演出及民族风情大展演活动。在“唱山祭水”活动中,500余人的民族歌队、祭水舞蹈队、戏水舞蹈队、民族长号队、唢呐、铜鼓队成为海内外游客、学者关注的焦点。不仅如此,在镇宁境内外的320国道、贵黄公路沿线、以民族文化命名的布依狗肉餐馆、波波糖销售店、蜡染民族手工艺品商店、夜郎刀具店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游客通过购物、品尝美食,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走进自然、走进历史、走进文化的深厚底蕴。自2006年以来,镇宁的宾馆、酒楼随客流量的增加,生意“淡季不淡”,红红火火。仅该县的银河大酒店每年收入达2500万元。
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展。镇宁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藏量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不少农村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一些民族传统的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断代局面,一些独特的民族工艺正在消退和消亡。针对这些问题,镇宁决策层作出部署,加强了民族文化收集、整理工作,派出专家学者进行开展工作,为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同时,增强少数民族群众自我文化保护意识,举办农民夜校等形式,让群众知道民族原生态文化的珍贵性,不断提高保护民族文化意识。
以民族节庆为平台,促进民族文化发展。镇宁以民族农历节庆活动为契机,“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民族文化共发展”的发展思路,每年农历布依族传统节庆“三月三”、“六月六”、苗族的“四月八”,各乡镇纷纷开展民族、民间表演活动,还以黄果树杯“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为契机,加快对原生态的民族唱法、民族服饰、民族乐器进行整理和加工,使之升华到进一步的舞台化,更具艺术性、观赏性。如今,许多在放牛时吹起的叶木、山歌小调,劳作中穿戴蜡染大褂、祭祀用的铜鼓、唢呐都成为舞台的亮点,转化为旅游文化的卖点,也成为了镇宁布依、苗、仡佬等众多民族文化进行展示的平台。
以民族文化为支撑,加快旅游业发展。文化是旅游的血脉,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镇宁是贵州西线旅游中心,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在加快旅游业发展中,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遵循“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先后引进了中国西部创新文化传媒公司投资1.2亿元开发普里山夜郎洞景区;青岛红星发展有限公司投资7500万元开发白马湖休闲度假区。两景区除了拥有云贵高原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外,还有依山傍水的布依古村落环绕。据夜郎洞景区总经理张红亮说,2005年1月对外开放以来,景区的少数民族风情一直是夜郎洞景区主打的文化牌之一,仅4年时间的建设,2009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目前,镇宁自治县已建成5个旅游乡镇、20个旅游村、500户农家乐。2009年全县接待游客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5亿元,旅游从业人员达2.5万人。
据镇宁自治县委宣传部部长苏恩海介绍,该县将围绕布依文化、苗族竹王文化、夜郎文化、蜡染文化及黄果树窖酒系列文件等5大文化,借鉴国内外文化产品生产的新形式,积极鼓励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民族文化精品,努力把镇宁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着力发展好演艺业、国内国际会展业、民俗文化体验及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等4大产业,精心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全县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