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记者从省文物局组织申报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列中获悉,作为黔中苗族洞葬之一的安顺平坝县棺材洞也名列其中,有望从“省保”升格为“国保”。
棺材洞位于贵州省平坝县齐伯乡桃花村,是一个利用喀斯特岩洞存放棺材的少数民族岩洞葬,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该洞系附近5个民族村寨中刘姓苗族墓葬,数百年来,山寨刘姓苗家按血缘亲疏将死者棺木叠放洞中,不分死亡先后,也不分男女老少,抬进洞就一层一层往上垒叠。
棺材洞周围群山环抱,前面是一片狭长平地及一条东西向季节河道。洞口向南,分大小两洞,大洞口宽27米,高21米;小洞口宽10米,高15米。洞口距平地高约17米,洞东西长45米,南北宽24米。
洞中存放的棺木均靠近洞口,或叠置、或单层陈放,依地形分成4组,尚存500余具,是目前贵州省数十个棺材洞中存放棺材最多的棺材洞。棺木形制有船形棺、圆木棺、方形棺、梯形棺、长方形棺、现代棺6种。曾出土文物有陶、瓷、竹、木、棉等生活用品,其中尤以宋代彩色蜡染百褶裙弥足珍贵,堪称古代蜡染精品,目前已收藏在贵州省博物馆,棺材洞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悉,此次联合申报的3处(另外两处为惠水仙人桥洞和龙里果里洞葬)遗存中,以平坝棺材洞年代最早、延续时间亦最久,是研究民族历史、葬俗传统工艺重要“标本库”,极具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