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贵州省旅游局和安顺市政府共同举办的“2006贵州乡村游”启动仪式将于 2月 16日在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隆重举行,由此拉开“2006贵州乡村游”主题年活动序幕。
“2006贵州乡村游”是根据国家旅游局确定的“2006中国乡村游”主题年活动的要求而举办的。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
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宗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1991年,贵州省旅游局就提出了“以旅游促进对外开放,以旅游促进脱贫致富”的旅游扶贫理论概念,是全国率先提出旅游扶贫理论概念并努力践行这个理论的省份,在十多年的实践过程中,这个旅游扶贫的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升华,并演绎成了今天的“乡村旅游”理论概念。十多年来,贵州省旅游局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旅游产业发展与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和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之一,通过实施旅游富民战略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4年,全省已有50多万农村人口通过发展旅游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2005年,全省已有63万多农村人口通过发展旅游业得到了实惠。
为了从理论上总结十多年来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和规律,贵州省委、省政府和黔西南州委、州政府、贵州省旅游局先后于2004年10月15日—17日、2005年10月3日—5日在贵阳和兴义举办了“中国·贵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编制了《贵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已通过中期评估;出版了首届《中国·乡村旅游国际论坛论文集》;实施了“巴拉河乡村旅游国际示范项目”,已形成了包含准入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的五大类、32个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标准体系。
面对“贫困”与“反贫困”这个世界性难题,贵州没有退缩,而是勇敢面对,努力探索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有效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路子,寻找一个既能利用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旅游,造福人民,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结合点,建设一个美丽的“文化千岛,生态贵州”。也许,乡村旅游不会在贵州gdp的比重中占有很大份额,却能够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能够切切实实地改善他们的生活,村寨中的人民也必将经由乡村旅游走上充满希望的致富与文明之路。
2006年,我省旅游行业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服务农村,造福人民,积极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宗旨,采取有效措施,展示新农村、推动新旅游、倡导新体验、树立新风尚,发挥旅游在加快广大农村地区脱贫致富、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和综合作用,以旅助农、城乡互动,满足广大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006贵州乡村游首游式结束后,各地州市和有关县还将根据各地的实际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节日,如安顺油菜花旅游节、毕节杜鹃花节、台江苗族姊妹节、乌当永乐桃花节贵阳白云国际风筝节、铜仁梵净山文化旅游节、第二届茶文化节、红枫湖旅游节、安龙荷花节、凯里国际芦笙节、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平塘水龙节、黄果树瀑布节、黔南州“好花红”艺术节、榕江侗族萨玛节、 黎平鼓楼文化艺术节、雷山苗年节等等,通过举办这些节庆活动,对于促进我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贵州省旅游局局长杨胜明在开幕仪式上发表讲话
安顺市市长慕德贵在开幕仪式上发表讲话
平坝县县长王跃主持开幕仪式
摄影:谢志强